查看原文
其他

戈尔巴乔夫去世,苏联前宣传部长雅科夫列夫怎么看其改革得失?

中图网燕京书评 燕京书评 2022-09-21

作者︱张弘
全文共4252字,阅读大约需要15分钟

戈尔巴乔夫不喜欢抓十分具体的事情,在1989年到1991年保守派和改革派在中央争斗时首鼠两端,出尔反尔,言行不一,没有坚定地站在改革派一边,导致了形势的失控。

                                                                  

晚年的戈尔巴乔夫。

 

雅科夫列夫曾是戈尔巴乔夫的智囊。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8月31日消息,俄罗斯总统事务局中央临床医院当地时间30日夜间发布消息称,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当天晚上因长期重病医治无效去世,终年91岁。
 
戈尔巴乔夫出生于1931年3月,他是苏共中央委员会的最后一位总书记和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的最后一位主席。在1990年3月至1991年12月期间担任苏联总统,他是苏联历史上第一任也是最后一任总统。1990年,戈尔巴乔夫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戈尔巴乔夫领导的改革最终失败,并导致了苏联随后的解体。据中国前外交部长李肇星在《说不尽的外交》一书披露,自己作为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的特使,出席美国前总统里根的葬礼。回程时碰巧和苏联前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同坐一趟飞机。李肇星问:“多年来,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中国朋友一直特别想知道,为什么那么大的苏联,那么强的社会主义大国,在短短的几年内就解体了?”戈尔巴乔夫犹豫了片刻,面色凝重地说:“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告诉你的是,在各国领导人当中,我最敬佩的是邓小平先生。而我们那里没有个邓小平。
 
确实,邓小平以极高的威望主导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在这一点上,戈尔巴乔夫无法与之相比。迄今为止,苏联的改革失败已经出现了多种解释,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等等各个领域。不管从哪个角度观察,戈尔巴乔夫自己的失误也是重要因素。在《一杯苦酒》、《雾霭:俄罗斯百年忧思录》等著作中,曾任苏联宣传部长、政治局委员的雅科夫列夫认为,戈尔巴乔夫不喜欢抓十分具体的事情,在1989年到1991年保守派和改革派在中央争斗时首鼠两端,出尔反尔,言行不一,没有坚定地站在改革派一边,导致了形势的失控。



《苏联的命运-戈尔巴乔夫回忆录》
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1-01
扫码下单

 
雅科夫列夫1923年出生于雅罗斯拉尔夫州雅罗斯拉尔夫区科罗廖沃村,卫国战争期间,他入伍并担任过排长,重伤后作为残疾军人回乡,1943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44年毕业于雅罗斯拉尔夫乌申斯基教育学院历史系,后来曾在苏共中央高级党校学习一年。雅科夫列夫仕途顺利,1953年至1956年在苏共中央机关担任指导员。
 
雅科夫列夫根正苗红,是忠实的苏共党员。1956年2月25日,他进入克里姆林宫参加苏共二十大的闭幕式。会议开始后,赫鲁晓夫做了题为《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内部报告。他如是写到当时的情景:“一切都显得不难真实,就连我置身于此、置身克里姆林宫的现实,以及那些几乎抹杀了我所赖以生存的一切话语,都显得虚无缥缈。”
 
1958-1959年,雅科夫列夫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进修,1965年起任苏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1972年,雅科夫列夫在《文学报》发表了《反对反历史主义》一文,批评了纠集在文学杂志《青年近卫军》《十月》周围的民族爱国主义分子的思想意识。为此,雅科夫列夫在1973年被派往加拿大当大使,一待就是10年。
 
雅科夫列夫和加拿大当时的总理特鲁多关系很好。1983年,加拿大的农业部长邀请戈尔巴乔夫访问加拿大。特鲁多坚持用最高规格接待戈尔巴乔夫,他告诉雅科夫列夫,戈尔巴乔夫将成为苏联未来的国家领袖。在农业部长韦兰的农场里,雅科夫列夫和戈尔巴乔夫做了一次长谈,戈尔巴乔夫谈到了苏联亟待解决的问题,雅科夫列夫也开诚布公地和戈尔巴乔夫交流。后来,一些政治家和观察家将两人的这次谈话视为改革的开始。不久,戈尔巴乔夫坚持把雅科夫列夫调回了苏联。1984年,雅科夫列夫当选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1985年夏天担任了苏共中央宣传部部长,1986年当选为苏共中央委员和主管意识形态的中央书记,1987年6月当选为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雅科夫列夫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坚定支持者,有一段时间,作为智囊的他几乎成了“戈尔巴乔夫的影子和替身”,说戈尔巴乔夫想说而不便说的话,做戈尔巴乔夫想做而不便做的事,而戈尔巴乔夫总是表现得“不偏不倚”。戈尔巴乔夫在1995年接受俄《图书评论报》采访时也坦承两人的“紧密合作”。《莫斯科新闻》这样形容两人的合作方式:雅科夫列夫“先在理论上提出某种思想,随后,这些思想便会成为戈尔巴乔夫言论中的日常口号”。
 
早在1985年,雅科夫列夫就利用宣传部长的身份上书戈尔巴乔夫,提出了“民主性、公开化、多党制、总统制等一系列全面的政治改革建议”。他曾四处做报告、发表讲话或撰写文章,呼吁“民主化”和“公开性”,并且安排一些支持改革的人士出任一些报刊杂志的主编。
 
1987年1月苏共中央一跃全会之后,苏共开始民主化,并实施了差额选举。一些保守派官僚意识到自己可能会因此失去权力,他们与改革派的斗争加剧了。他们开始批评雅科夫列夫,接着批评谢瓦尔德纳泽,随后又批评戈尔巴乔夫。1987年10月21日,在苏共中央召开关于戈尔巴乔夫十月革命七十周年报告的全会上,被戈尔巴乔夫提拔上来的改革派叶利钦,在会议上公开批评戈尔巴乔夫在改革问题上行动迟缓、犹豫不决,呼吁更加大胆地推行改革,公开向全会提出辞职。戈尔巴乔夫示意全会批评叶利钦。其后,叶利钦被解除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职务,1988年1月14日被任命为苏联国家建设委员会第一副主席。至此,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分道扬镳。叶利钦自称:“我彻底弄清了我与戈尔巴乔夫之间的关系。我看清了他的力量和软弱,懂得了来源于他的不幸与危险的精神流质。”
 
1988年3月11日,《苏维埃俄罗斯报》刊登了安德烈耶娃的文章,此时,戈尔巴乔夫正在国外访问,雅科夫列夫正在蒙古。雅科夫列夫回国后意识到,这是党内保守派受到叶利钦被解职的鼓舞,对改革发动的新的进攻,对公开性挑衅。1988年3月23日,雅科夫列夫在政治局会议上对此激烈批评,戈尔巴乔夫在25日的政治局会议称这篇文章是“反对改革的行动纲领”,雅科夫列夫也公开指责,保守派代表、政治局委员利加乔夫被迫在会上公开忏悔,但他矢口否认这篇文章是自己的秘书处炮制出来的。但是,利加乔夫并未收敛,8月5日在讲话中批评改革派的苏联外交部长谢瓦尔德纳泽。
 


《孤独相伴:戈尔巴乔夫回忆录》
作者:[俄罗斯]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1-01

扫码下单
 
雅科夫列夫认为,1989年到1991年期间,保守派和改革派在中央争斗谁也没有取得胜利。“令人遗憾的是,戈尔巴乔夫在这场斗争中没有明确的立场。我知道,他对当时的形势也有过痛苦的思考,但是他没有能克服旧体制和原先那些人的压力,因为这是现实的压力。他辗转不安,常常说一些明显是互相矛盾的意见,今天晚上支持的某种主张,而第二天早晨就将其否定了。开始了某种停滞不前和空忙一气的时期。”雅科夫列夫如是分析,“戈尔巴乔夫向反革命势力作了妥协,而这在客观上导致了他在1990年秋就失去了权力。”
 
戈尔巴乔夫还在两件事情上欺骗了雅科夫列夫。此前,雅科夫列夫曾多次直接向戈尔巴乔夫询问苏联枪杀波兰军人和平民的材料,以及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秘密议定书的文件,戈尔巴乔夫都说没有。但是,这些档案后来都被公诸于世。
 
1991年7月末,雅科夫列夫提出辞职。离职前,他警告戈尔巴乔夫,秋天可能会出现某种形式的复辟,但戈尔巴乔夫不以为然。此时,戈尔巴乔夫已经被架空,实际控制权力的是总理帕夫洛夫、国防部长亚佐夫、内务部长普戈、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克留奇科夫等人。8月17日,克留奇科夫、帕夫洛夫、亚佐夫等人一致同意阻止8月20日新联盟条约的签署,以保留原来形式的苏联。当天下午,他们派出一个小组到达戈尔巴乔夫的别墅,让他在紧急状态命令上签字,但被拒绝。8月19日清晨,紧急状态委员会委员会以副总统亚纳耶夫的名义发布命令,称戈尔巴乔夫因健康原因无法履行总统职务,即日起由亚纳耶夫履行总统职务。随后,以亚纳耶夫、帕夫洛夫、巴克拉诺夫三人名义发表了《苏联领导声明》。但是,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签署了59号总统令,认为紧急状态委员会的行动是一场国家政变,并宣布该委员会一切决议非法。而空降部队也没有听从紧急状态委员会武力镇压叶利钦为首的民主派的命令。
 
八一九政变之后,戈尔巴乔夫的政权名存实亡。8月23日,戈尔巴乔夫发布命令撤销紧急状态委员会成员的职务。当戈尔巴乔夫在俄罗斯议会发表讲话时,叶利钦不断对他颐指气使,报了一箭之仇。
 
1991年11月25日,苏联解体。对于戈尔巴乔夫本人而言,这同样是一场悲剧。雅科夫列夫已于2005年10月18日在莫斯科去世,终年81岁。现在,戈尔巴乔夫也去世了。
 
苏联的解体,固然是改革失败的结果。但是,这决非戈尔巴乔夫一人之责。正如一些国内学者所说,斯大林模式的内在缺陷是其崩溃的根本原因。到戈尔巴乔夫上台,数十年积弊已深。而改革的一个必然后果,就是改变既有的利益格局,一批既得利益者将因此丧失权力和利益。因此,改革者必须有足够的决心和勇气打破僵局,克服阻挠。这急需要魄力,同时也需要稳固的权力基础和声望。
 
戈尔巴乔夫既不具备邓小平的魄力,也没有邓小平的威望。很大程度上,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和雅科夫列夫指责他首鼠两端,没有坚定站到改革派一边有直接关系。在历史上的很多时刻,改革未必就会比暴力革命更加平和。如果仅有菩萨心肠,而缺乏霹雳手段,很可能功败垂成。对于掌权的既得利益阶层来说,改革就会使之失去权力。为了避免这一结果,他们就会全力反对——克留奇科夫、亚纳耶夫、帕夫洛夫、巴克拉诺夫等人就是如此。如果戈尔巴乔夫坚定地和叶利钦、雅科夫列夫等改革派站在一起,而不是对保守派一再妥协,苏联的改革或许将是另一番光景。

 


 

参考资料


雅科夫列夫《一杯苦酒》,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1月版。
雅科夫列夫《雾霭:俄罗斯百年忧思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1月版。
鲁·格·皮霍亚《苏联政权史》,东方出版社2006年5月版。
闻一《俄罗斯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3年6月版。
薛小荣、高明政《来自内部的革命》,天津人民出版社2018年1月版。
薛小荣、高明政《来自下面的革命》,天津人民出版社2017年11月版。
叶利钦《总统笔记》,东方出版社1995年10月版。
戈尔巴乔夫《孤独相伴:戈尔巴乔夫回忆录》,译林出版社2015年1月版。
戈尔巴乔夫《苏联的命运:戈尔巴乔夫回忆录》,译林出版社2018年1月版。
罗伊·麦德维杰夫《苏联的最后一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6月版。
根纳季·亚纳耶夫《捍卫苏联的最后一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11月版。



《俄罗斯通史(1917-1991)》-签名本
作者:闻一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6-01
扫码下单

<燕京书评>原创稿件,欢迎转发分享

【加读者群】

亲爱的读者们,我们的读者交流群成立了,欢迎扫码添加客服,备注“进燕京书评读者群”。



推荐阅读

朱浒:洋务运动与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
埃卡特·孔兹:人们期望每场战争后的和平能够永久持续,但只能以失望告终
波伏娃要求的平等与自由,没有意识到女性视角的本质性差异

主编:张弘
运营:木月
美术编辑:小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